全球經濟將何去何從?這個話題在近兩年越來越成為公眾關心的核心話題。
“實現全球化”,這曾經對許多中國企業而言只是一個理想,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以獨樹一幟的品牌、技術、打破世界對“中國制造”廉價、低附加值的印象,實現“全球化”,以產品、服務贏得了世界各地客戶的認可,理想已照進現實。
我們將視角聚焦到機器人這個領域,中國從原先需要大量進口國際知名品牌的機器人產品,到本土機器人企業真正走在了全球化競爭的前列,只用了短短數年,其速度無疑令人驚嘆。尤其協作機器人行業發展僅10來年時間,中國企業正通過“全球化布局”獲得更大的市場蛋糕。
布局全球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全球化無疑已經成為機器人企業高速發展的新方向。
有投資人介紹,近年來投資圈對企業的海外業務多持樂觀態度,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企業海外業務的主旋律。“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逐漸成為融資項目描繪戰略計劃時的高頻詞。
這其實大多基于對全球機器人市場演變的看好。一方面服務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由于品類較新,在全球尚未形成固定的競爭格局。尤其是協作機器人,大都是直到2015年前后才在智能制造的大趨勢下開始爆發的新品類,整個發展周期只有7年左右。
根據IFR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95億美元;2024年將有望達到230億美元。電子學會則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650億美元。
由此可以判斷,當前行業依然還在快速發展階段,不像快消,汽車等傳統行業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商業合作模式,以及品牌認知壁壘,從而讓機器人這一新品類市場競爭環境相較于其他品類更加的開放。有了龐大的市場預期,資本對于全球新興機器人企業報以青睞就不難理解。
為此,中國一些頭部的“出海”企業,開始走向全球資本市場或通過一二級市場募資,快速獲得了更充足的現金流彈藥以戰四海。例如前不久協作機器人的領軍企業節卡機器人就獲得淡馬錫、淡明(True Light)、軟銀愿景基金二期以及沙特阿美旗下多元化風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聯合領投,就旨在借此擴大對于海外市場競爭的參與度。
另一方面,經過近10年時間,協作機器人市場的培育成熟度已經趨于平穩,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全球許多制造企業對于協作機器人產品已經并不陌生,這也讓中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更加突出。
自從中國參與全球化競爭以來,一個非常明顯的邏輯便是中國制造在產品性價比、產品質量和可靠性等硬實力領域優勢明顯。正如Tiktok、大疆在海外的成功所說明的事實,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除了文化差異之外,大多數時候不同國家的企業與個人對商品的需求沒有太多本質差別,關鍵在于找到滿足海外市場人群需求的正確方式。
制造行業同樣延續了市場需求的這類特征。節卡機器人副總裁常莉女士就對機器人大講堂提到,在產品需求的前提下,任何一個理智的企業家必然都會去從解決方案本身思考,判斷產品是否滿足自身高質量需求。“雖然各國汽車、電子、精密加工、食品等行業客戶存在區域性差異,但他們對于協作機器人的需求基本與國內類似。”常莉解釋道。
毫無疑問,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對傳統制造企業而言,一個樸實的認知就是,消費者正發生變化,迫使其需要投入更多改變以提高綜合競爭力。例如堆高技術門檻、做更精準的產品開發等。這使得海外市場其實與國內市場類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更為凸顯。
作為新興的“新制造”企業,在許多海外的制造業相關展會上,節卡機器人等中國制造企業正頻繁亮相并飽受關注。目前,協作機器人品類的大多數品牌處于建立早期,協作機器人企業品牌知名度大多處于同一起跑線,主營產品滿足的多是一些新興的用戶需求。這些中國企業與海外企業站到了同一起跑線,并逐漸在各自的細分賽道中形成核心技術和產品上的全球領先。
據常莉透露,節卡機器人在這些海外展會的交流內容反饋中發現,國外企業大多首要關注的同樣是性能、功能以及專業的解決方案可行性,其次則是落地的應用場景和品牌知名度,因此節卡機器人等已經在國內具備極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獲得更多海外市場的關注度成為必然。
產品全球化,軟實力與硬實力并存
走向全球化,中國企業必然面臨客戶更加嚴苛的質量要求,產品需要能夠更加全面覆蓋細分應用領域的差異化需求,提高對于場景的滿足度和符合程度,通過不斷深耕不同區域和不同行業客戶,需要企業能夠給客戶帶來更新的產品,更加滿足需求迭代。這意味著全球化對于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節卡機器人就面向海外市場發布了Pro系列和MiniCobo協作機器人,這兩款產品也同樣成為多個海外展會上的“明星”。有外媒認為,兩款產品基于差異化需求,既代表著中國機器人在高穩定性、高防護等級、高精度、高安全性等多方面的成績,也代表了節卡機器人對于各個細分領域和應用需求的高度認知和精細化解決方案。
常莉對機器人大講堂解釋道,因為就全球范圍而言,成熟度越高的客戶,越看重企業綜合實力。例如產品的整體研發、產能、性能、安全性、后續服務等方面,其背后又對應著企業的長期發展積累、產品技術競爭力、市場表現力、產線批量化成熟度、應用情況等內容,而產品無疑是展現企業綜合實力的直接象征。
對于很多產品出海的企業來說,好產品是基礎也是核心,但針對海外市場好產品的標準卻并非唯一,除了好產品,把握市場需求也至關重要。
“節卡機器人的產品矩陣非常豐富,也取得了歐美多國的產品認證。目前針對工業領域以及服務領域,Pro系列和MiniCobo系列產品恰好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常莉說道。通過結合區域市場需求以及結合區域客戶生態判斷,節卡機器人不斷更新著更加準確的認知。
不僅如此,節卡機器人還致力于通過在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成立分公司,不斷強化本土服務能力的同時,也不斷深耕挖掘并與區域客戶共同探討著產品差異化需求。這種最佳落地實踐者的風格,源于客戶反饋與客戶需求的過程,正幫助節卡機器人抓緊“牛鼻子”,提高覆蓋產品線的全面性與可靠性。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還是無人機領域的大疆創新,以及協作機器人領域的節卡機器人,從這些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典型案例可以發現,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好的產品必不可少,但也遠遠不夠。良性的市場循環與反饋,無疑更容易幫助市場建立更為完善的品牌印象,深化企業融入海外市場的本地化經營能力,從而實現“全球化”企業升維。
技術全球化,實現生態拓維
從更大范圍可以看到,近20年的發展,中國不僅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制造業,參與的企業也更多,出口的規模也已經更大,范圍更廣,這意味著現階段國際性企業已經可以組建更強的生態圈。
中國企業在多個市場的表現可以讓我們看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也早已不再是單純地把一個市場的貨,賣到另一個市場,而是針對一些規模較大的市場,單獨建立本土化的場景應用、服務,甚至獨立的外貿供應鏈體系,形成了全面可正向循環的產品體系。
例如常莉透露,節卡機器人同樣以服務客戶的需求為主,后續逐步由點到面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市場拓展與生產研發規劃,目前已經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逐步建立專業團隊,嘗試實現技術和應用場景的正向研發,快速覆蓋市場并滿足全球化經營。
日本作為全球機器人頗具代表性的力量,機器人四大家中日本企業占據兩席,可以說日本無疑是全球機器人的高地之一。而節卡機器人前往日本,挑戰并拿下全球一批高要求的客戶,不僅能在產品和品牌上樹立更高的標桿,進而還能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更好拉動企業技術等多方面發展水平,這對于中國本土企業而言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前不久,工信部數字化賦能專家辛玉軍就提到,現如今,中國企業除了具備成本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也已經在集成應用創新方面頗具優勢,快速迭代能力愈發強大,同時更多企業還擁有著較強的定制化能力和效率優勢,讓國產企業出海能夠更加如魚得水。
當前,節卡機器人品牌正走向國際化延伸,積極參與到全球競爭,為此節卡機器人通過打造JAKA+生態圈,已經在海外與多個生態合作伙伴實現了協同作業,服務能力和應用集成創新能力上不斷再創新高。目前節卡機器人在通訊接口、軟件功能包、感知+執行等方面完成了技術全球化,可以實現與國際大品牌快速適配,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生態。
“機器人在生產中往往只是某部分核心單元,工業整體應用落地需要更全面的生產線,這就需要例如夾爪、傳感器等生態配合,從而提高易用性、集成性、兼容性。哪家企業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好、更快捷的服務,能夠快速給客戶帶來更多價值,越來越成為企業客戶選擇的關鍵。”常莉說道。
朝著更遠的未來
曾幾何時,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出海主要集中在成本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優勢上,大多在品牌形象建設、融資支持和客戶服務能力等軟實力方面存在明顯短板。而如今,為提升全球競爭力,類似節卡機器人等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保持硬實力的同時,大力提升軟實力,實現多產品體系+全渠道布局+品牌影響力+服務能力的融合,力求做到內外兼修,完成在海外市場的良性發展。
在工信部的一個調研中,87%的出海受訪企業對于海外市場都表示出極大看好,預測2022年的海外業務將保持增長;其中,更是有34%的企業樂觀預測,今年將實現30%以上的高速增長。受訪企業認為,多項國家出口鼓勵政策和計劃的持續實施、中國供應鏈的強大韌性以及海外本地化深度經營帶來的本地細分市場深耕機遇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拓展的三大主要支撐。
在節卡機器人等企業大舉進行全球布局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企業逆勢出擊積極開拓市場的魄力與決心,同時也看到了中國企業系統而縝密的全球化思維?梢灶A測,隨著海外業務開展時間的延長和經驗的積累,大多數國際化企業的海外業務收入占整體收入的比例會顯著提高,海外員工隊伍會更加壯大,開展海外業務的手段會更加豐富多元。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為了走得更遠更穩,許多類似節卡機器人的全球化企業,正持之以恒地進行產品創新,以“本土化運作”踐行海外責任,建立產品渠道,實現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的深入人心。
我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全球化進程,將成為中國抓住全球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的一面旗幟,爭取搶占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