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吳蓉
編 輯丨李振
在農百樂的手機里,存著一張“創新密碼”圖。
這是他在創辦佛山市艾樂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樂博”)十年后設計完成的,核心邏輯是通過機械設計、電氣設計、電子設計、軟件設計、產線設計及工程交付等六大技術體系進行技術創新,滿足客戶需求。
在農百樂看來,唯有貫穿技術端、制造端、用戶端、價值端全流程的創新,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才是真正打開市場的密碼。
農百樂根據創業經驗設計的“創新密碼”圖 受訪對方供圖
企查查信息顯示,農百樂為艾樂博的實際控制人。
這一理念也是艾樂博的安身立命之本。這家誕生于國內機器人產業百花齊放時期的企業,巧妙地避開了以單體機器人為核心產品的發展模式,憑借“設計”理念在“餐鍋炊具”這個細分市場走出了一條“產品服務化”的新路子。
作為佛山市南海區重點培育的首批機器人企業代表,它摸索出炊具整線柔性生產的“中國首創”,為美的、蘇泊爾、雙立人等國內外超200家鍋具龍頭生產企業開發出800多條全自動化生產線,成為全國炊具智能生產領域的領軍企業。
在“紅海”里做減法
2005-2013年期間,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增長;2013年后,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常而成立于2012年的艾樂博,趕上了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風口。
據艾樂博總經理農百樂回憶,公司成立之初,國內的機器人企業差不多是以“一天成立一家”的速度快速發展。艾樂博因此從一出生起就進入了“紅海”市常一位從事機器人行業的“老江湖”一度預判:“在中國做機器人,本體研究起碼要虧5年,做機器人應用起碼要虧3年。”
面對紅海市場,農百樂一眼看到了智能制造為工業機器人產業帶來的巨大前景。他收購了一家廣州的機器人企業,并帶著研發團隊落戶佛山,開啟了在機器人領域的創業路。
有感于五金行業時常發生的工傷事故,艾樂博成立第一年即推出“自動拉伸機械手”,應用于鍋具五金自動化生產,只需將金屬材料放入設備,就可由機械手完成鍋具從圓片的分料、涂油潤滑、拉伸變形、多段成型等工藝環節。
艾樂博在第一代產品身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迭代了80多個版本,讓產品既好用又便宜。如今,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一。
幸運的是,第一代產品推出當年,世界第一大光驅制造廠光寶集團在北海投資的生產線需引進機器人,艾樂博和東莞一家老牌企業同時拿到“入場券”。農百樂帶著團隊在現場忙了幾個通宵,最終拿下8條自動生產線的訂單。
同年,家電龍頭美的進行精益生產改革,艾樂博沖壓機器人被引入生活小家電生產線,用于電飯鍋沖壓。
兩次與龍頭的合作讓艾樂博被更多客戶發現。農百樂激進地在煙草、鞋業、印刷業、五金自動化等多領域快速布局。
基礎不牢,艾樂博在市場上碰得頭破血流。農百樂痛定思痛,決定推行“極簡主義”,走差異化路線。一是瞄準的領域要差異化;二是所提供的產品要有差異化。
幾經思考,他鎖定了“鍋具”這一利基市場,并打出了“有人就有鍋,有鍋就有艾樂博”這句魔性口號,簡潔而清晰地表明了艾樂博專注鍋具細分市場的態度與行動。
艾樂博先是研發打造出全國第一條不銹鋼鍋拉伸切卷邊自動化產線,此后更是自主研發出可廣泛應用于后續拋光、砂光等環節的機器人,并率先在行業內推出完整鍋具自動化生產線。
如今,艾樂博繼美的集團、光寶集團之后,又先后成為蘇泊爾、九陽、飛利浦、雙立人等鍋具行業企業的生產線供應商。海外客戶已包括越南、印度、埃及等國家,并在印度設立工廠。
為了服務好客戶,艾樂博還借鑒汽車行業的理念,在粵西、長三角等地設置了5個4S售后服務中心,并在全國打造“4小時服務圈”,全面提升機器產線的售前售后服務。
“隱形冠軍”下場布局多賽道
比起一般機器人企業,艾樂博如今的生產車間更像一個廚具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從右邊大門進,分片、拉伸、拋光、噴涂、組裝、包裝、倉儲等一整條生產線依次映入眼簾。相隔不遠處的另一個車間內,艾樂博自己研發的智能機加共享平臺動態清晰地展示著機器開工時長、員工完成量和工作時長等數據。
兩個車間合二為一,就構成了艾樂博的核心競爭力硬件、軟件、數智化平臺三位一體。
“我們的愿景是‘智能制造的領導者’,除了能做機器,還得具備讓他們協同運作的能力。”農百樂透露,艾樂博的員工結構中,精通設計的技術類人才占比超過60%。通過設計與創新,化繁為簡、降本增效。
機器人產業屬于典型的離散制造型,鍋具則是當前制造業中柔性生產程度最高的門類之一,目前已有1萬多種品類。艾樂博目前的產線體系中就有超過65000個零件,種類多但量不大,非標定制的業態如果按照傳統的管理方式,很難提高生產效率,所以艾樂博引入網約車的“搶單”思路,設計開發了智能機加共享平臺。
“在這個平臺,技術人員可以搶單。”農百樂介紹,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熱情,也讓人員結構更加優化,少了組長、派單員、跟單員、統計員等角色,生產效率卻上漲了300%,產品的品質性能也更有保障。
依托數字化賦能,艾樂博股份還建起了智能倉儲系統,并自主研發了機器人操作系統、倉庫管理系統和物料調度系統,探索打造流程智造+離散智造的數字化示范工廠。
2021年,艾樂博開始對外賦能。與其生產基地一墻之隔的廣東高譜彎曲技術有限公司使用的智能車間MES系統,就是由艾樂博幫助其完成生產設備與MES系統互聯互通。類似的案例在佛山范圍內有近20類,集中在裝備制造業。
設計還支撐起產品的“微創新”。艾樂博的拉伸機械手設備需與其他設備聯動發揮效用,為了方便員工接線,艾樂博借鑒集成電路的思路,將接線口設計成可以滑動的集成端口,為后期添加線組提供了很大方便。這點“小心思”也進一步實現輕量化,降低生產成本。
截至目前,艾樂博擁有專利70余項,是佛山市“專精特新”第二批入庫企業。今年又躋身南海“隱形冠軍”企業名單。
農百樂調侃自己是個“離退休還早,不能躺平”的創業者,期待著把公司從單賽道的冠軍變成多賽道能手。
注意到新能源風口好,艾樂博專門籌建新能源事業部,向鋰電池跟氫能領域進軍。就在9月,企業已經簽訂了一個來自寧波的氫能智能工廠的智能物流訂單。
為了突破半導體的卡脖子業態,艾樂博重金投入半導體賽道,已為京東方系提供了精度為5微米的基于深度機械學習的視覺檢測設備,也突破了國內高端“金手指”檢測設備的空白。
針對佛山鋁型材產業發達但目前自動化率低的實際,艾樂博研發新的全自動化復合加工中心,可實現同一環節進行三面同時精密加工,有效縮短產線布局,實現更高的利用率。
大灣區的機器人產業欣欣向榮,大灣區的產業基礎也為機器人企業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這些都為艾樂博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聚焦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高成長企業樣本,尋跡大灣區產業創新密碼,透視大灣區城市發展活力。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022灣區100家高成長企業大型全媒體深調研報道”重磅發布!
總指揮丨鄧紅輝
學術顧問丨陶鋒
統籌丨于曉娜、杜弘禹
新媒體統籌丨丁青云
策劃丨吳蓉
記者丨吳蓉
文字編輯丨李振
佛山系列聯合調研機構丨佛山市企業上市促進會
出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