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 通訊員 于舒雯)近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遼寧省大連市人民政府、鵬城實驗室聯合主辦,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市科技局、大連市金普新區管委會、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共同承辦的第三屆全國海洋智能裝備創新大賽暨第六屆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大連)及2022人工智能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在大連舉行。20支隊伍“同海競技”,近百名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本屆大賽以在真實近海環境下抓取鮮活海產品作為主要考量指標。大連理工大學OurEDA二隊在30分鐘作業時間里抓取了69個海產品,獲得人機協同抓取組一等獎,并刷新大賽紀錄。
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自2017年開始已舉辦第六屆。據介紹,本屆大賽線上賽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925支隊伍參與,較2021年參賽數量翻了一倍。各參賽隊普遍在目標自主識別、機器人運動控制和高效智能作業等方面進行了技術創新,國內水下機器人最新研發成果集中亮相試水,未來他們將在海洋牧嘗海底管道檢測、海底特種作業以及國防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作為大賽承辦方,大連理工大學持續推動著賽事高端性、技術創新性和學術引領性。學校副校長、賽事組委會指導專家組副組長羅鐘鉉表示,大連理工大學將海洋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學科重點突破方向,積極融入新時代國家創新體系,圍繞水下機器人等海洋裝備智能化基礎性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開展科學研究,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學校與鵬城實驗室、大連金普新區緊密合作、共建共贏,持續深化和拓展水下機器人、水下目標檢測及水下通信領域的創新研究,共建水下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與評測平臺,推進技術向產業應用賦能,逐步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承擔起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海洋強國”的重任。
作者:劉玉 于舒雯